2021年10大风口,7个已熄火

2021-12-20 11:33:54

阅读 1231

2021年,是新商业大变局的一年,互联网红利趋于消失。

很多人感叹,甚至连字节跳动都停止了用户增长,移动互联网再难创造新奇迹。于是,互联网巨头悄然实施开源节流措施,“优化”和“末位淘汰”成为年末大厂的关键词。

与此同时,反垄断法的实施,移动互联网的孤岛效应正在解除;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也对互联网最重要的营收引擎——广告业务造成重大影响;劳动保护法则更关注底层劳动者,外卖、快递等互联网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受到更高的重视。

这些变化都深刻影响了2021年的10大风口行业:社区团购、即时购、小面、低度酒、元宇宙、直播带货、剧本杀、脱口秀、Web 3.0、硬科技……其中,社区团购和直播带货等风口是属于二次崛起,却又遭遇滑铁卢的行业,加之剧本杀、低度酒等7大行业风口则已经熄火。

2021年,存量做创新与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主题,哪些行业值得被关注?

一、割韭菜的新概念为何受热捧

元宇宙已经被玩坏了。

2021年互联网行业中最火的概念当属“元宇宙”,元宇宙是什么?准确定义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除了元宇宙这种还处于虚幻的概念外,最近又出现了一个名为“web3.0”的概念,被认为是“可读、可写、可拥有”的新一代网络媒体。

与之配套的VR、AR、区块链等行业,作为元宇宙、web3.0概念的聚集地,也受到了热捧。但这些技术和概念并未真正成熟,而“再不进入元宇宙时代就迟了”的焦虑,却似乎在互联网漫延开来。

比如,百度的元宇宙产品“希壤”、字节的“pico”等。同时,也让不少灰黑产的投机分子涌入,让元宇宙等概念成为了割韭菜的一场狂欢,而元宇宙也被这些割韭菜的人玩坏了。

除了此前被爆出10天收入160万元的元宇宙培训课外,最近又出现了一种新割韭菜方式,那就是炒作元宇宙中的虚拟房产。据一位“元宇宙炒房”人士透露,元宇宙炒房在国外非常火,一块地最高纪录能到43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700万元。此前,明星林俊杰表示在元宇宙游戏MANA买了三块虚拟土地,花费了约12万美元。

该人士透露,由于国外的火爆,让国内不少类似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比如虹宇宙、大唐宇宙等。房子的价格在几十到上百元不等,购买地皮需要抽签,而且平台会通过拉人头的方式,让用户获得购买资格或平台注册资格,资格码在几十元左右,有些人通过倒卖资格码,一天收入可达万元之多。

2021年10大风口,7个已熄火

此外,这些平台的房子是可以赠送的,这也让不少拥有首批购买房子的人,可以通过提高差价去赚二级市场的钱。该人士表示,他这几天就赚了两万元,大庄家估计会更多。目前,虹宇宙已经限制了相关功能,例如暂停用户修改手机号换绑以及赠送功能,以此来限制投机分子的炒房生意,但该人士表示,他们已经准备转战其他平台,继续去炒房,作为接盘侠的大有人在。

明知这种虚拟的元宇宙房产品存在风险,为何还有这么多人争先涌入。

主要还是因为元宇宙这种概念,被大部分人理解成赚钱的风口,存在投机的可能。庄家利用这种焦虑与投机心理,将各种新概念包装成能高收益的产品,售卖给绿油油的韭菜们。

元宇宙无论是背后的技术还是概念,都处于一个在完善的过程,概念和噱头大于实际应用。不可否认,元宇宙将会对互联网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现在的元宇宙仍是一个未知的概念,成为赚钱的热门风口,而那些挂羊头卖狗的割韭菜事件也仍会发生,如何让元宇宙重回正确的道路,仍需要社会和企业共同去引导。

二、社区团购成为史上最短烧钱大战

出乎意料的是,对比共享单车、外卖、网约车,社区团购大战几乎成为了史上最短的烧钱战争。从去年巨头一股脑扎进“买菜”以来,仅仅花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行业就开始了大洗牌。越发趋严的监管、肉眼可见的亏损、丧失耐心的资本都使得从业者倍感艰难。

今年7月,同程生活的倒闭彻底撕下了行业的遮羞布,当初被挖过来的高薪从业者们被迫再次择业。就在年初,他们都定下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愕的目标。半年过去了,巨头们不再疯狂追求GMV,而是寄希望于毛利率的提升。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美团CEO王兴和拼多多CEO陈磊不得不一次次回应投资者对于社区团购亏损的质疑。

在一些人看来,社区团购是最简单的生意——没有技术壁垒,没有运营难度,只要花点心思就可以小有成就。但过去一年的鏖战让从业者发现,这门生意的难度超乎想象。擅长运用资本武器的橙心优选迅速收缩,转向了团批业务;曾经风光无限的“老三团”中,十荟团和同城生活两家都日渐式微,他们被巨额补贴所吞噬;剩余的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淘菜菜则陷入亏损。真是不好过的一年。

到底什么才是社区团购的核心竞争力?是资本?是运营?是供应链?这个一开始就应该考虑清楚的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可以确定的是,任何一个赛道,没有足够的资金无法持续。从这个方面来说,大厂似乎天生比创业公司有优势。可是,作为仅存的创业公司兴盛优选已经5个月没有融到资了。明年,等待着它的将是一场更为艰苦的恶战,独自迎战阿里、美团、拼多多三大巨头。这场战争将会是社区团购决定性的一战。

2021年8月,美团优选悄然增加了“送货上门”选项。放弃“隔日提”的背后,是美团将发展重心从社区团购到即时购的举措,美团闪购在内部重心被视为战略要点。与此同时,在社区团购领域多线出击的京东,在10月份发布了即时零售品牌:京东小时购,与美团在本地配送领域正面碰撞。

多年后,当人们再回忆这场社会团购大战,会更深刻理解,那些在商业模式上缺乏足够创新、技术上没有足够大突破的赛道,不会使得任何一家公司从庞大走向卓越。而已经掌握了大量资金、人才和技术的互联网巨头们,应该去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

三、涌动的新消费没有新故事

喝酒、吃面,是资本在今年新消费领域内里注入的一股力量。

面食赛道创立过半个月内4笔过亿融资的辉煌,还在不断的刷新融资金额和融资笔数;而酒类,更是狂奔,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30余家低度酒企业获得天使轮到A轮、B轮的融资,规模从几百万到数千万美元不等。

小面的市场火热备受资本瞩目的一大原因是,在这片市场上,消费者们不需要被教育,南方有重庆小面,武汉热干面;北方有兰州拉面、陕西油泼面、北京炸酱面,面这种自带国民属性美食,无需用力包装自己的故事,是在历史的积淀下赢得了大众的市场。

但新消费想讲的故事,是标准化、工业化和规模化,无论是浇头还是高汤,甚至同一颗葱花的尺寸都更加标准化,标准化意味着能够极速地复制和批量化生产,而这恰恰就是资本最爱的规模故事。

进驻高端购物中心拿地、豪华创新的装修,疯狂开店圈地,一碗面动辄40~50元,一定程度上,是消费者支付了潜在的溢价,但还有多少消费者能够做到持续支持高溢价的复购,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而在无法拨开高端白酒巨头的面前,低度酒作为成瘾性的消费品,成为了资本的心头好,放眼二级市场,酒类企业,无论是基本面、估值方面,还是从“做时间的朋友”去考虑,投资者都在展现出长期成长性的看好。

但问题是,低度酒这门生意门槛并不高,所谓的新消费、新品牌更多的是代工贴牌模式,由于原料、配方、口感相似,产品同质化严重,而又爱搞营销,打速度战,最后往往沦为了重营销的“快餐生意”。

在街边小店或者社区内多年老店内吃一碗面,追求的是温馨和熟悉的味道,以兰州拉面为例,在程式上更讲究复杂的工艺和流程,汤底更是耗时耗力;而一杯好酒,讲究的也是气质和性格,对于讲究精细度和温情的美食,能否经得住高度标准化和工业化的考验,需要时间和消费者们共同回答。

一碗烟火气的面,一瓶与众不同的酒,或许才是新世代的消费者真正心向往之的产品,资本用高举高打的方式,迅速捶打消费者的内心和味蕾,在被高度凝练后工业化美食面前,没有忠诚度,品牌随意可替代,是连锁面馆和低度酒狂奔背后将要付出的代价。

四、“讨好年轻人”的生意不好做

一个剧本,一位DM,一家店,有人年入百万,有人血本无归,2021年,百亿规模的剧本杀行业经历了最割裂且最魔幻的发展周期。

剧本杀无疑是今年最受年轻人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美团日前发布的《2021 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达到154.2亿元,消费者人数有望达到941万人,其中超七成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

年轻人热情促成了一个新的创业风口。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1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剧本杀、桌游”,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和迁出的相关企业。单今年一年,我国新增剧本杀企业超5900家。对比去年,2020年我国新增剧本杀企业仅超过3200家。

从地域分布上看,江苏剧本杀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1200家,辽宁和山西分列二三位。

但年轻人的兴趣,来得快消失得也快,剧本杀反复被证明并非一门好生意。今年剧本杀行业已经上演多轮倒闭潮,4月剧本杀门店倒闭数量翻倍,进入10月份,北上广多个城市剧本杀门店因存在消防隐患、低俗内容而被关停整改。

剧本杀野蛮生长,行业爆火与行业乱象齐飞,剧本盗版、抄袭现象泛滥;剧情色情、低俗等状况层出不穷;培训机构以培训创作者之名行“收割韭菜”之实。

剧本杀在政策监管下被迫从野蛮走向正规。今年剧本杀行业迎来最严监管年,赛道面临一轮重新洗牌。一线城市中,上海已率先对密室剧本杀实施备案管理。

11月9日,上海市文旅局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规定,剧本杀行业经营单位使用的剧本需交市文化旅游局或所在区文化旅游局备案登记,明确了剧本及故事情节中不得出现的十大类情形,及从业单位演职人员不得实施的四大类行为。

“剧本杀”偃旗息鼓,“脱口秀”则始终是一场小众的狂欢。

今年线上综艺《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爆火,年轻人的追捧将脱口秀行业推至新的高光时刻,呼兰、杨笠、徐志胜等脱口秀演员身价暴涨,脱口秀线下演出门票也被连带着一票难求。不少人乐观的表示,脱口秀的春天来了。

然而,春天真的来了吗?

随着《脱口秀大会》节目的收官,年轻人的注意力又被新的综艺抢占,譬如最近爱奇艺热播的米未新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接棒脱口秀成为新的流量密码。脱口秀的热度受限于线上节目的生命周期,一旦节目完播,行业光环便很快消散。

《脱口秀大会》作为综四代,节目疲态已现。豆瓣评分显示,《脱口秀大会》第四季评分为7.6分,而上一季为8.0分。

线上节目大量透支了脱口秀演员的创作能力。“一季节目几乎耗尽一个脱口秀演员一年的段子存量”。未来,脱口秀以线上带线下的出圈模式面临大考。

最为关键的是,一位业内人士说,脱口秀很难称得上是一个行业,因为如果只有“北单立人,南笑果”一两家公司齐放,则很难被定义为一个行业。“太畸形,不健康”。脱口秀人才大量集中在超级头部公司,脱口秀演员选择空间很小,议价权很低。

一个估值30亿的超级头部公司撑起的行业天花板,似乎注定了,眼下脱口秀行业只能称得上是一场小而美的狂欢。“北上广没有靳东,四五线没有李诞”,除了北上广,下沉市场很难向上兼容脱口秀。

五、万亿直播带货寻找新的生存法则

直播带货成为疫情之下各行各业的“救命稻草”,整个行业也在短短几年破万亿。但进入今年,直播的泡沫开始戳破,市场不再“神话”直播带货,回归理性。

去年,直播被赋予太多期待,明星直播、综艺直播、直播互动等等新模式同时涌现。去年618,淘宝推出300位明星进直播的口号,打造刘涛、汪涵等明星直播样板,京东也上演百位明星齐聚的盛况。

今年,越来越多演员、歌手、主持人成为全职主播,但更多是在直播间卖力地喊着“9块9包邮”,上演和品牌方砍价的戏码。明星直播不再是去年平台包装的那样高大上,反而是明星们自己的滤镜碎在直播间。

从明星的转变就可以看到,直播这场围绕“人、货、场”的游戏终归还是回到电商的逻辑里。“直播就是个工具、渠道”的本质开始被人们接受。

去年年底,辛巴的“假燕窝”翻车事件后,很多被代运营、MCN机构坑惨的品牌主们开始亲自下场,将希望不再寄托在网红主播们,而是尝试品牌自播。鸿星尔克、蜂花、拉夏贝尔等传统品牌,今年都靠直播带货再火了一把。

靠直播让品牌“起死回生”的故事依旧在上演,但想成为下一个李佳琦薇娅已经机会渺茫。

毫无疑问,“严监管”将成为今年行业的关键词。这场监管的入手处就是曾经拥有极高话语权的主播们。

从11月22日就偷税漏税微博致歉后的第19天,淘宝直播top3的头部带货主播雪梨,最终等来的是封号、闭店、消失的结局。雪梨事件还只是个开端,“查税”将成为直播行业近期的重点。

而淘宝直播top1和top2的头部带货主播李佳琦和薇娅,尽管未爆出税收问题,但双十一欧莱雅价格事件也足以动摇其“根基”。头部主播拥有绝对话语权的时代正在被消解,也意味着整个行业逐渐回归正常的运转循环。

直播带货没有机会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作为新的变现方式,直播带货依然吸引着玩家进入。“淘抖快”三足鼎立的格局看似已经成型,但今年B站、斗鱼、豆瓣等新兴平台也依然跃跃欲试。新东方、格力也都乐在其中。

此外,今年年底,人社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营销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带货主播正式成为新的职业。这意味着带货主播也将朝着规范化,正规化方向发展。同时,这也是释放信号—直播带货将步入正轨。

六、资本瞄上的硬科技的春天还有多远

当A股市值的风向标,从“茅指数”转向“宁指数”,传导到市场端的风向标变化,便使硬科技企业成了香饽饽

12月3日,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在宜宾开展招聘,现场人山人海的情形,仿佛春运一般。都说现在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但宁德时代却让年轻人趋之若鹜。据悉,是因为这次宁德(四川)时代在宜宾的待遇,仅次于当地国企五粮液。

而宁德时代之所以能高薪招聘工人,也来源其在二级市场的火爆。过去三年中,宁德时代和隆基股份上涨了780%,虽然贵州茅台也上涨了300%,但上涨幅度并没有宁德时代等新制造企业夸张。股价暴涨背后,宁德时代拟定增募资582亿元也引起争议。

争议是对其操作目的,并不改变宁德时代“吸金”的本质。而宁德时代等新制造企业受热捧背后,是国内资本与市场更关注“硬科技”的标志。

不仅在新能源领域,在新造车领域,二线梯队的威马、哪吒和极氪等纷纷获得Pre-IPO融资,2021年已经停止接受订单(也即卖爆了)的极氪,据内部消息正在研发4座和6座新车,继续抢占市场。VC也继续赌下一个“蔚小理”,梅花创投就是投资了理想,又投资了牛创汽车,而且投资商务2家新造车企业的创始人都姓李。

蔚来的李斌,理想的李想,牛创的李一男,“新能源造车为什么姓李Li 有优势,可能因为需要用锂(Li )电池”,号称创投圈段子手的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笑称。

芯片与造车一样,此前都是国内硬科技短板,如今也迎来转机。12月14日,OPPO也发布了首款自研芯片——专为影像处理的NPU。鲜为人知的是,OPPO 芯片产品高级总监姜波在走下发布舞台后,一直偷偷抹泪。2年时间的潜心研发,终于在芯片领域突破一步,姜波的感慨也是时代变化的生动注脚。而且不止OPPO,预计小米松果和vivo也将在2022年推出自研ISP芯片。

从NPU等AI芯片起步,众多企业正在向GPU和CPU等核心芯片领域进发。

而在产业领域,工业机器人、建筑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逐步商业化。2021年11月,蔚建科技和大界机器人分别完成新一轮投资,其中一方投资人说:“并不是融资时间巧合,而是投资人发现建筑机器人领域成熟后,就会争相布局。”

在消费端,智能音箱仍未迎来普及,但健身镜、扫地机器人等领域还是受到关注。当然,坊间对起步价超2000元的健身镜,和市值超1000亿的扫地机器人企业,存在是否都是泡沫的讨论。

以台积电33%的净利润率,晋升亚洲市值第一企业的发展结果看,硬科技的长期价值还未被充分挖掘。

缩我,高速云服务器
实时掌握推广动态
让您深入了解用户,提高推广转化率
联系我们
    1. 电话:400-001-9255
      联系客服
      常见问题
  • 公众号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