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 SaaS 排位赛

2022-01-18 14:39:52

阅读 1357

 

过去六七年,国内HR SaaS领域经过了一波“过山车”行情。2016年之前,整个赛道持续升温、各路资本大举涌入,这波火热的融资潮在2016年当年形成了小高峰。但在随后的4年里行业内外环境剧变,行业融资断崖式下跌,市场环境不断恶化,加上商业模式本身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小厂商基本都死掉了。

在疫情催化之下,2020年行业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暖阳,经受住了行业大洗牌的厂商纷纷拿到了融资,行业也重新焕发出了新的蓬勃气象。而在各路厂商纷纷拿到融资之后,HR SaaS的云端排位战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一、HR SaaS掀起云端排位赛

与2016年之前行业融资多集中于前期阶段不同,从2020年开始行业融资更多集中于中后期,且拿到融资的多为龙头企业,这也意味着市场由萌芽阶段逐渐走向成熟。

从市场格局来看,经过了前期的大洗牌,行业形成了头腰部厂商并存的市场格局。

拿头部厂商来说,国内知名的HR SaaS厂商就有肯耐柯萨、北森等一体化厂商;知名的腰部厂商则包括招聘领域的MOKA(莫卡)、i人事,薪资管理领域的薪人薪事,企业社保领域的51社保,OA系统如钉钉等等行业玩家。虽然行业格局基本奠定,但争夺却并未止歇。

一方面,限于国内HR SaaS行业整体还不够成规模,所以行业内无论大小玩家都还没有盈利,其业务的推进和研发的投入仍需要依靠融资输血,因而比拼融资速度就成了各家HR SaaS厂商竞逐的关键。

从公开的行业资料来看,目前头部的厂商如北森,肯耐珂萨的融资已经分别进入了F轮和D轮。

值得注意的是,头部厂商如北森刚在今年5月份,获得了来自软银中国、高盛、经纬、红杉等国内外新老股东的2.6亿美元融资,也再次刷新了行业融资记录,并于近期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申请书,正式开启了赴港IPO的新征程,头部厂商加速冲击IPO意味着行业新一轮的整合正在提速。

另一方面,各路厂商都已经逐渐演化出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试图在这个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目前国内HR SaaS代表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单一模块,二是一体化模块,三是SaaS平台与企业共建系统。

三种商业模式中,一体化模式由于功能齐全,高度集成、数据互联互通,发展势头最猛;而单一模块厂商则凭借长期深耕某一领域的积累,在细分垂直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而第三类主要是SaaS厂商与影响力较大的企业集团之间,通过共同合作来建设本地化平台,其服务类型多是超大型企业。

显然,在行业仍在迅速扩张、融资进程不断提速之下,各家企业最优先的任务还是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先让自己活下来,同时暗自蓄力为接下来的市场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一体化厂商稳坐头把交椅

目前来看,无论是行业影响力、付费用户规模以及技术实力,一体化厂商都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以一体化厂商北森为例,其招股书资料显示,截止2021年9月30日,公司的客户群体已经涵盖科技、房地产、金融服务以及汽车等制造行业的绝大部分前十企业,《财富》中国500强中有近70%是公司的客户,过去十二个月公司实现119%的订阅收入留存率,明显较一般企业要高。同为一体化厂商的肯耐珂萨,目前也已经服务超过40000家客户,并与腾讯合作来构建自己的SaaS生态,持续扩大其在行业的影响力。

就技术而言,北森推出了自己的PaaS平台,用于对外服务大中型客户,其推出BeisenCloud就拥有包含绩效云、学习云、招聘云、测评云等一系列行业解决方案;肯耐珂萨也推出了自己的“金字塔”产品体系,涉及人事管理云、招聘管理云、人才管理云、组织发展云等,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而一体化HR SaaS厂商之所以能够跃居第一梯队,除了本身的实力够强之外,其能从更广维度解决行业的需要才是其胜出关键。

一方面,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涵盖了招聘、社保、薪酬管理、培训学习、福利管理等复杂模块,单一采购会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企业需要重复寻找不同的厂商,总体花费较大。例如,一家企业需要做招聘,就要找一个招聘领域的HR SaaS厂商,而要做社保、福利管理又需要重新找新的厂商,这样的话企业不得不为每一家SaaS厂商,支付人力资源管理的费用。

二是不同厂商之间的系统接口不一,各家SaaS厂商之间的系统很难做到互联互通,容易造成信息孤岛、数据割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云端烟囱”,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效率。

另一方面,一体化厂商在接入企业之后,明显能够提升企业对HR SaaS的粘性。

目前行业整体仍处于快速增长期,企业需求旺盛、续费率逐渐提升,而一体化厂商由于能够全面满足企业用户的各方面需求,因而在中大型企业中备受青睐,市场份额增长很快。

三、各路垂类厂商居于第二梯

除了实力强悍的一体化厂商之外,拥有影响力的垂直模块玩家,也在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通过扩大服务半径影响力与日俱增,目前居于行业第二梯队。

比如,有聚焦于智能招聘与人力资源管理的MOKA,其目前主要瞄准灵活用工市场展开布局;也有以测评起家的盖雅工厂,目前聚焦于劳动力管理;还有聚焦于企业人才管理的i人事、薪资管理的薪人薪事;社保领域的51社保、金柚网;聚焦于企业福利管理、员工体验的CDP、宜员科技,除了这些新兴厂商之外,用友、金蝶等一班传统厂商,也在HR细分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首先,这些细分领域的垂直厂商都刻意避开了一体化厂商的锋芒,试图寻找市场痛点来打开突破口。

以招聘领域的MOKA为例,其针对中小企业体量较小、人员流量性较高,同时业务发展不稳定等痛点需求,将自己的重心放在智能招聘上,聚焦中小企业的用工难和人才管理问题重点发力,由此在中小企业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凭借着其在细分市场的持续耕耘,MOKA的业务量增长很快,其于去年11月获得了来自老虎基金、高瓴创投、蓝湖资本等明星资本机构的1亿美元融资。

再以主打员工体验、企业福利管理的CDP来举例,其通过推出一站式员工体验平台worklife,持续围绕员工福利管理、认可激励、晋升发展、健康管理以及离职社区等板块,全面围绕员工体验平台拓展业务,并已经取得了相关保险经纪牌照,这使其在细分领域发展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这种发展路径也被宜员科技等同类厂商所借鉴。

其次,就是以点带面持续扩大服务半径和业务范围

同样以MOKA为例,其在凭借智能招聘、灵活用工等数字化服务在中小企业市场站稳脚跟之后,面向大企业的业务拓展也将是其拿到新一轮融资之后发力的核心点。同时,CDP、宜员科技等厂商,也都以员工体验平台为切入点,计划在后期围绕相关业务拓展自己的服务半径,向更广泛的领域内延伸。

四、下一站同归一体化?

短期来看,一体化平台与垂类平台共存的局面还将持续。

但从长期来看,平台朝一体化方向演进却也是趋势。随着一体化厂商各方面实力的强化,垂类厂商与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要缩小差距要么走向一体化,要么等待被淘汰,这已经被已有的行业经验所验证。

在SaaS更为成熟的美国市场,曾经出现过像Leaver、Greenhouse这样的明星单一模块厂商,但在2017年之后随着相关市场的成熟,这些曾经的“明星”却再也没有能够拿到融资。与此同时,一些功能单模块企业纷纷开始抱团,或者被一体化厂商收购。

比如,Kronos就选择退市,与Ultimate Software合并,因为像Workday、SAP、Oracle、IBM、EDP都在做一体化解决方案,单品公司只有合在一起才有一线生机。类似的迹象,在国内市场已经开始出现。

首先,类似的企业并购潮已经开始。

比如,同样做一体化出身的肯耐珂萨,近年来在资本的助推之下,开始陆续并购业内优秀的单一模块厂商,持续将业务延伸至细分垂直领域。

据公开数据显示,自2017年开始,肯耐珂萨已经先后并购了灵活用工厂商安博人云、谋谋科技,战略投资了劳动力管理厂商劳勤、游戏化测评公司扶摇职上,2020年又再次并购了常年深耕于汽车制造、连锁酒店、连锁零售领域的领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厂商—仁库软件,进一步将其触角深入到了更多细分领域。

其次,从细分市场厂商的动作来看,“抱团”合作也已经崭露头角。

目前来看,不论是做员工体验平台的CDP还是做招聘的MOKA,亦或是金蝶、用友等巨头,都在逐步地将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细分市场。或者通过自建平台,吸引细分领域的模块厂商入驻,以“抱团之势”构建内部生态补齐单一模块短板,以应对可能的外部竞争。

总之,无论是一体化厂商的扩张并购,还是单一模块厂商的“抱团”,都说明行业对一体化模式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共识,区别只在于是向左走(如收购)或是向有走(如抱团)的问题。

缩我,高速云服务器
实时掌握推广动态
让您深入了解用户,提高推广转化率
联系我们
    1. 电话:400-001-9255
      联系客服
      常见问题
  • 公众号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