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话题#睡前玩手机8分钟兴奋超1小时#登上了微博热搜,让很多网友感同身受。
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睡觉前刷手机。结果呢,越刷越兴奋。
刷到凌晨三点,看到了一个“熬夜容易猝死”的短视频,赶紧放下手机睡觉,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但今天杨阳想说的是:
有人熬夜,是主动的,在享受独处时光;
有人熬夜,是被动的,在伺候甲方爸爸。
有好几次,杨阳加班到晚上凌晨后,虽然很疲惫,大脑却在高速运转后极度兴奋。
想睡着?根本不可能。
读书的时候,老师说学广告要习惯加班。
写文案,会加班改稿;做策划,会加班改PPT;做设计,会加班改图。
工作后才知道,老师的话只说了一半,下一句是:加班,有可能要命。
这不,当杨阳看到“26岁设计师因过度劳累猝死在出租屋”的新闻时,已经开始瑟瑟发抖了。
据爆料者称,一位1996年出生的小伙子赵磊,从去年年底干投标一直到1月27号(也就是腊月25)。
过完年回到公司,还是继续加班。
直到2月14日周一,这名设计师没有去公司上班,也没有请假,2月15日的时候,同事去他家里找,才发现人已经去世了。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工作强度,让一个26岁的年轻生命不堪重负呢?
一本逝者留下的记录自己上下班时间的笔记本,让人瞠目结舌。
记录显示,仅去年4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逝者的上班时间高达276.5个小时,这中间仅有4天休息,更有7天的日均工作时间超过了14个小时。
此外,在春节前的1月16日-1月27日,逝者的多数上班时长超过了12小时,最少有两天超过15小时!
如此密集的工作时间,实在是让人窒息。
也就是说,除了通勤、吃饭、上班、睡觉,几乎没有个人的休闲时间。
不,其实连睡觉时间都很少。
3个方案的效果图、模型等十几张图,都是他一个人来做,经常要盯到后半夜。
真的是要榨干员工的剩余价值,惨无人道。
而且,从曝光的聊天记录可以看到,逝者对这样的工作强度早已经身心疲惫,曾向朋友吐槽过“加了3年班”、“每天10点能走,都要乐死了”。
还说过自己“感觉要挂了”、“扛不住”、“离死亡很近”。
没想到一语成谶,一位任劳任怨的年轻设计师就这样辞别了人世。
愿天堂没有加班。
更令人发指的是,设计师去世后其所在公司的态度。
对媒体的回应直接否认了猝死原因是加班过度,给出了“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地点、非工作原因”的三联否认,真是冷血至极。
为了把关系撇得一干二净,公司把逝者从企业微信除名,对内部员工封锁消息。
甚至还在庆幸员工不是在公司出的事,简直毫无人性。
而对于这样一位勤勤恳恳的员工,公司不仅没有给予丰厚的奖励,还克扣了年终奖。
为了让员工无偿加班,该公司更是无所不用其极,软硬兼施。
软磨硬泡地让员工加班,凌晨四点下班,第二天早上10点就让到公司,晚一点就被领导阴阳怪气。
这样的公司氛围实在恐怖。
公司竟然还在2021年12月制订了一份《自愿加班协议》让员工签字,总之就是既想让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多吃草,打工人变成无偿服务的慈善家了。
员工如果不想加班,还把各种法律条款搬出来威胁员工。
自愿加班意味着没有加班费,年终奖又被克扣,那么这个公司开出的底薪是多少呢?
有人曝光了出事设计师的工资清单,更是让人大跌眼镜,他的月薪竟然只有2600元。
这可是在上海,一个各种开销能把年轻人压垮的一线城市,设计师的劳动力竟然如此廉价?
杨阳实在想象不到,这位设计师生前面临着怎样的生活、工作压力。
其实,大家发现没有,不仅仅是广告圈,过度加班已经波及到了很多行业,这也让“猝死”的魔爪越来越多地伸向年轻人。
2022年过去的两个月,除了设计师赵磊,还有B站的97年的审核员管某,疑似过年期间因过度加班而猝死。
在B站的官方邮件中,否认了管某因加班猝死,指其“在事发前一周内未存在加班等情况”。
但有人爆料表示,B站审核员的工作强度是晚上9点到早上9点,管某过年期间已经连上五天班,去世的时候还在带班。
而管某的企业微信年终总结显示,他在2021年有321个深夜还在使用企业微信,最晚的一次工作到了凌晨4:42。
同样在2月,字节跳动的28岁工程师吴同学,在抢救了41个小时后不幸离世。
尽管字节跳动承担了全部医治费用,并表示会向吴同学家属提供抚恤和关怀,协助处理好相关事宜,尽力帮助其家人渡过难关。
但逝去的生命,却怎么也挽救不回来了。
其实现在各行各业严重内卷,我想没有哪个工作是完全不用加班的。
但还是希望小伙伴们都不要被所谓的加班文化、狼性文化给PUA了,一定要劳逸结合,不要被工作挤压得一点个人生活都没有。
如果一定要加班,也尽量不要熬夜,不要在晚上加班。
还有,觉得压力太大、身心俱疲的时候,很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一定要停下来好好休息,不要过度透支自己的健康。
要知道,
加班的夜如果可以短一点,
人生的路就会变得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