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火了20年的星巴克也会“塌房”?

2022-03-24 16:06:38

阅读 789

 

很多时候,喝上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回身心放松的秩序感。

曾经,以“熟悉又陌生”的异域咖啡文化创造向往的星巴克,征服消费者的不仅是秩序感的品质认知,更是拥抱自由、爱和尊重的精神享受。

如今,这个大名鼎鼎的咖啡品牌,似乎越来越不受待见了。上周,星巴克公布最新财报,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额同比首次下降了7%

难道,随着咖啡赛道的竞争愈演愈烈,“正宗意式”也已经激发不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了?

“水土不服”的爆品制造机

过去,星巴克是咖啡领域无可撼动的爆品制造机。到目前为止,星巴克总共尝试推出了八万九千多种口味的饮品配方。

今年万圣节前,星巴克又推出了一款限定咖啡“僵僵小乐魔星冰乐”,市场反响却平平。

而今年,星巴克已经陆续推出了好几个新款,但都没能掀起争先打卡的社交声浪。

进入中国市场22年的星巴克,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水土不服”?

这,可能要从2017年说起。

2017年之后,中国的咖啡行业出现精品化和平民化两个趋势。作为进入中国较早的咖啡巨头,星巴克定下了“鱼和熊掌兼得”的精品化+平民化战略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要同时实现两个不同消费圈层青睐的贪心,模糊了品牌多年来根植于消费者意识里的高端定位

在星巴克提出“塞壬零售”(Sirenretail)战略的高端化扩张计划后,上海著名的南京西路开出了一家占地30,000平方英尺,约相当于半个足球场的全球最大咖啡店——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店。

同时,星巴克计划要在全球开1000家高端臻选店。

而事实是,慕名而来的咖啡爱好者,只是目标消费群中的极少数,基本达不到想要扩大品牌影响力的目的。

或许,高端化体验可以为星巴克偏高定价提供支撑,但无法解决眼前在日益拥挤的咖啡市场中提升销售的压力

于是,2019年初,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表示“1000家店是一个愿望。”他说,星巴克将先开6至10家门店,看是否能够得到预期的回报,再决定下一步怎么走。

如此,高端臻选门店的战略方向可以看作是被暂缓推进了。

在平民化的发展路径上,星巴克也没能收获预期效果。

2018年,星巴克开通了35个城市的外送服务,用户可以通过饿了么APP下单,同时使用星巴克会员积分。

但问题在于,当时星巴克的外送服务需要支付9元的配送费。这对于宁可凑单也不愿支付配送费的年轻消费者来说,大概率是直接劝退了。

可以这样说,当年轻消费者对咖啡的选择不再局限于文化的引领和渗透,而是敏感于性价比和便捷性时,星巴克也就不再是年轻人的必选项了

“人间不值得”难造超级卖点

当然,星巴克从未放弃努力。2020年上半年,星巴克以植物肉概念,推出了植物肉千层面、意面等产品。但不少消费者冲着概念尝试之后,就直接将这些产品拉黑了。

面对利润和市场份额的持续下跌,焦虑的星巴克又推出了398元的高端自助餐。这一次,确实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波热议。

今年八月,一位美食博主发布了一条名为《人均400的星巴克自助?难吃到直呼退钱!》的探店vlog视频,并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满载希望而来,结果越吃越破防。

据悉,星巴克推出的高端自助餐服务,只有在全球最大咖啡店——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店才能吃到,并且仅限晚上7点至9点开放两小时。目前,这项自助餐服务已于8月31日结束。

可以说,基于消费者对星巴克品牌的好感印象,在全球最大门店吃一份限时两小时自助餐的推新尝试,有可能因为光环效应,让消费者生成向往,成为品牌打造的又一“超级卖点”。

但是,据美食博主介绍,这份名为工坊夏夜套餐的自助餐,无论是从菜式的丰富程度还是服务体验的全过程,都没有充分传递出应有的“高端”风范。

一时间,这顿“人间不值得”的自助餐,不但没能成为引领星巴克成功跨界的一道光,反而让美食博主成为“不懂星巴克文化”所指,在引发众多网友追骂的同时,甚至还收到了疑似星巴克员工的长文声讨。

确实,跨界试新,是众多品牌创造话题、重获关注的首选。而试新的成功,取决于具有创意说服力的产品本身

从“以高端之名无高端之实”的398元自助餐来看,星巴克的试新之路,走得似乎并不顺利。

“第三空间”的不自在体验

截至目前,星巴克共在208个城市开设了5360家门店。在星巴克的门店里,总会看到一些对着笔记本电脑一坐就是一整天的“不明职业群体”。

这正是对星巴克“第三空间”企业理念做出极大贡献的“氛围组”。

在被称为“第三空间”的企业理念中,除了家和工作的场所,星巴克致力于成为人们在外选择的聚集地——一个轻松愉快的独立社交场所。

 

氛围组的存在,正是为了烘托这种“第三空间”的属实质感。

所谓的“第三空间”,像极了美国家庭的“公共起居室”——开放的制作过程,没有隔断的座位……真正与消费者发生连接的,是更贴近美国行为方式和认知习惯的轻松舒适。

然而,在中国发展这么多年,星巴克似乎并没有“如己所愿”成为使人放松的社交场所。

在网上随便一搜,就可以看到许多类似这样的问题:第一次去星巴克,如何装成很熟练的样子?

网友会纷纷支招,比如提前学习美式/拿铁/卡布奇诺等咖啡的不同;比如说把普通牛奶换成脱脂奶,或是不能说“大中小杯”,要说中杯、大杯和超大杯。当然,最好是说Tall、Grande、Venti的纯英文。

或许,对于第一次走进星巴克的普通消费者来说,面对星巴克与生俱来的“优越感”,点单时的不自在难免要经历。

当然,与之相匹配的,还有它的价格。

即使近年来平价咖啡、浓缩咖啡日渐活跃,但星巴克售卖的大杯拿铁利润占比依然高达17.7%,处于同行业的较高水平。

只能说,不是所有的咖啡都叫星巴克。

 

但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咖啡已不再是用来炫耀的社交货币。

作为咖啡主流消费群体的年轻消费者,显然已经跳出了高端、文化的束缚,倾向选择更为愉悦的品牌体验来清醒站队。

万亿咖啡赛道选择趋向多元

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曾在消费行业圣经《第四消费时代》提出消费意识的四个阶段:从性价比消费,到大众消费崛起,而后物质追求,再到个人理性意识复苏。

对成为第四消费时代主力军的年轻群体来说,个人理性意识的复苏,也意味着“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时代宣告结束

2020年7月29日,星巴克发布了一份“史上最惨”财报。财报显示,由于受全球疫情影响,2020年第三财季星巴克全球同店销售额跌40%,净利润亏损6.78亿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3.73亿美元。

而在2019年,宣布上市的瑞幸咖啡发布了上市招股书,提出了一个令行业为之一振的概念:中国是一个万亿咖啡市场。

这两份截然不同的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咖啡行业的未来走势:在万亿的市场中,咖啡品牌的选择将趋向多元化

在德勤今年发布的《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提到,中国消费者摄入现磨咖啡的目的已经从初期的社交性场景需求,发展为功能性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将咖啡作为唤醒一天能量的必需,这种高频次的重复消费行为,对于如瑞幸等新兴品牌来说,是重新定义用户体验和彰显产品力,创造至高话语权的绝佳机会。

或许,真正的咖啡文化,是从用户需求回归产品本质

不是让每个喝咖啡的人都能脱口而出日晒、SOE等专业术语,而是在每次想喝的时候,可以随时随地拥有一杯余味悠长、香气四溢的高性价比咖啡。

缩我,高速云服务器
实时掌握推广动态
让您深入了解用户,提高推广转化率
联系我们
    1. 电话:400-001-9255
      联系客服
      常见问题
  • 公众号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