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寒冬”从去年“冻”到了今年,国内接连传出互联网大厂裁员的消息。
最先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是爱奇艺、腾讯、字节跳动等企业。
作为掌控了国内优质互联网资源的企业巨头,他们的裁员规模并不是针对某个项目组或者某个部门,而是集团上下。
而近日风波不断的京东,也深陷开除员工的问题之中,早年号称“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的刘强东,也在大规模裁员后黯然辞职。
在不少社交平台上,这些被裁撤的互联网员工们开始大倒苦水,根本不理解为什么自己成为了被裁撤的一员。
其中一位在互联网大厂中担任运营经理的员工表示,自己在今年完成了第一季度销售目标后,还没来得及接受公司的表彰和庆贺,就先收到了来自公司的裁员信。
这位能力超群但是已经被排除在外的经理非常苦恼,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明明完成了目标,还要被火速开除。
而这还只是千千万万个例子中的一个,据了解,从2021年的7月份,一直到今年的3月15日,国内的互联网大厂们在9个月的时间里,累计裁撤了21.68万人。
也就是说,在这9个月的时间内,中国凭空多出了21.68万个失业员工。
参与这大规模裁员活动的,除了腾讯、阿里和美团等企业,还有网易、京东、微博和拼多多。
可以说中国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都在裁员。
可能有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要如此大规模裁撤员工呢?
实际上这包含了内外两个因素,首先是内因,中国从2020年开始就收紧了互联网行业的管控措施,针对互联网各个大厂都在罚款和整改。
面对不断被挤压的生存空间,互联网大厂们为了自保,不得不通过裁撤员工来保证企业瘦身,从而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其次是外因,整个2021年和今年,国内的公共卫生事件发展势头较为迅猛,不少互联网企业不得不要求居家办公。
可居家办公就意味着公司大楼的房租、水电等费用彻底打了水漂,同时还不一定能保证业务的拓展和工作的效率。
所以为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和人力,他们也会选择裁员。
但这样做,公司算是把损失降到了最低,可员工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员工表示,自己从2019年的时候,月入5万已经轻轻松松,当时自己认为已经有能力买房了,于是咬牙买了一套510万的房子。
当时一个月还款1.6万元,还算能够接受,可如今经历了互联网大厂的裁员,这位员工一下子没了工作。
随后尽管自己火速找到了新工作,但月薪只有1万出头,别说还房贷了,就是正常的生活都不一定能够满足。
眼下这位员工已经弃房断供,算是赔的血本无归。
而这些抛弃了员工们的互联网大厂,在面对社会的质疑和反对声中,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愧疚,反而将问题归咎在了行业本身。
4月8日,中国网信网对12个互联网巨头企业进行了集中问询,可他们的回复出奇一致,那就是员工流动性大在互联网行业是正常的,总体来看各个企业的发展还算稳定。
甚至有企业的对话者还笑着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不知道面对被变相开除的21.68万名员工,这位企业高管是否还能够对着他们说一句要有信心。
怎么看待公司裁员呢?首先,站在公司合理性的角度,这些公司都过了野蛮增长高速增长的阶段,快速增长的阶段企业不用关心内部的效率,撕开增长点更重要。所以当企业过了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平稳期后,就会开始考虑在组织优化,人员优化上做出一些大幅调整。
批量裁员不会只是今年,连续3年都是这个比例,所以大家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
第二,这些企业批量裁员也是企业在股市受到打压的连锁反应。
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因为政府对反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的警告,所以互联网大厂的新兴业务的增长也遇到了困境,所以他们选择放弃了很多新兴业务,这是公司出于增长利润的考虑而做出的战略抉择。当然,这个裁员是有效的,会使企业的利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企业选择放弃一些新兴业务对一些中小公司和被裁员的员工角度是危也是机。危不说了,机会在哪呢?
这场裁员,因为不是业绩评估,可能就有优秀的员工在边缘业务、新兴业务或者亏损业务被一刀切裁员了,那么,两三年前这些互联网大厂的战略部门想进入的领域,你以为选错了吗?没有,这只是一个公司的战略转型行为,他们腾出的这些市场空间正好是被裁下来的优质骨干值得继续探索的空间。
在大公司赔钱或者被边缘的业务,几个人合伙创业没准就盈利了,而且成长会更快,因为没了各种羁绊。所以对被裁员的人来讲,我觉得大公司这样的行为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创业发展的空间。
这次裁员潮再次加深了大家对于35岁就失业这个问题的焦虑,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这个大环境下,本来这两年工作就不好找,年龄又大了,还竞争不过年轻人,遇到裁员到底该怎么应对呢?
努力学习一些别人很难取代的知识、技能或者经验。大家可以看一下现在的数据,中国有两亿多的灵活就业人员,这个灵活就业人员就是自由职业者,说的难听些就是没有稳定工作的人。
其实我们的建议就是,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做选择和自我怀疑上,把握住两点就可以了:
第一、热爱什么就去学什么,不要考虑一两天的回报,只要你在某个领域里面足够突出,任何领域都能赚钱。
第二,要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只要坚持投入时间学习钻研,不要害怕做不成事。
最后的话
很多人每天只会焦虑,考虑的太多,做的太少,事情还没开始做就想能不能做成,但却很少有人真正的沉下心去钻研。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一定是π型人才,因为谁也无法预测为了哪些行业可能走向消亡或没落,没有十八般武艺,还真做不了一个新时代的自由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