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我短链接】再造京东?

2020-11-07 18:10:05

阅读 1750

在做电商网店的卖家都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就是在推广方面,生成短链接时,长链接如何转换短链接的细节问题,在长网址转短网址的时候,需要用到短链接生成工具,好的短链接工具可以提升转化率,可直接跳转详情页,减少用户流失率,短链接在线免费生成工具。

社群推广短链接再次重回大家推广计划中的重要位置。做过社群推广的朋友大家都应该有一个同感,就是难!这个难主要难在内容发出去都很难,社群推广中链接被删、链接被封已经成为一件常事,而使用缩短链接工具就可以解决推广中的各种受限问题。

 

2013年京东十周年的时候,刘强东在内部邮件中指出,京东三个新的业务方向分别是物流平台、技术平台和互联网金融业务,而这三大业务模块将与电子商务共同成为拉动京东继续向前奔跑的“四驾马车”。七年过去,原有的四项业务整合成了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数科,而彼时处于京东零售体系下的医疗健康业务,后来分拆为京东健康,如今已成长为京东的“第四驾马车”。

9月27日,港交所披露京东健康提交的招股书,京东健康申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如若成功上市,京东健康很可能会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领军企业。

在此之前,同为医疗健康头部玩家的阿里健康在2015年借壳上市,平安好医生也在2018年登陆港交所。当前,阿里健康市值2700亿港元左右,对应350亿美元;平安好医生市值约1140亿港元,对应146亿美元左右。

深耕这一领域多年的京东健康的潜力正在不断释放。据弗斯特沙利文咨询报告,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健康已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及全国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

对比阿里健康及平安好医生这两个头部玩家,京东健康在盈利上的表现已经实现弯道超车。招股书显示,京东健康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的营收分别为56亿、82亿和108亿元,2020年上半年,其营收达到88亿。在净利上,2017、2018年分别为2.1亿和2.5亿,今年上半年的利润为3.7亿,超过2019年全年的3.4亿(扣除非经营损益项目和公允价值变动)。

据平安好医生半年报,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数达到3.64亿,上半年营收27.47亿元,同比增长20.9%,但净亏损2.136亿元。而根据阿里健康财报,预期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将录得期内利润不少于人民币2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此前阿里健康已经连续亏损了六年。

当前,京东健康业务范围主要涉及医药供应链、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以及智慧医疗等,核心产品主要包括京东大药房、药京采、京东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等。

 

鸟哥笔记,行业动态,字母榜,医药,行业动态

据京东健康介绍,“京东大药房”如今已成为全国收入规模最大的线上零售药房、多个药品生产企业的单一最大零售商;B2B批发交易平台“药京采”,下游采购商家已超过17万。“京东互联网医院”则是国内首批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之一。

不过京东健康的雄心显然不止于此,在10月29日举办的京东健康合作伙伴大会上,辛利军表示,京东健康将发力线下全渠道布局,同时加速服务下沉,利用自身供应链优势链接合作伙伴,打通医疗服务闭环。

当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和加持的京东健康开始发力全渠道和下沉市场,势必会引发连锁反应,在线医药健康行业也许很快就会迎来新一轮变化。

很多人都记得,刘强东曾对京东健康CEO辛利军说过这样一句话,“健康这个领域做好了,能再造一个京东。”

据深响报道,2014年有过宿迁任职经历的泰州市主要领导找到刘强东,希望京东和当地共同打造“医药城”,但刘强东派去的两支考察团队得出的结论都是“太难了”。但刘强东还是打算切入这一领域。

摆在京东面前的有两条发展路径:一是京东继续做零售,捎带提供健康服务;另一条是开始做健康服务,同时利用好零售的供应链,开辟一块新的战场。

刘强东选择了后者,当时他表示,“干就要干得彻底,如果京东要进入健康产业,就要剥离出来,按照它自身的规律来发展,而不是跟着零售走。”

2014年2月,医疗健康业务开始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类目进行运营。背靠京东也意味着,京东长期积累起的在供应链、物流体系等方面的资源与能力,京东健康天然能够共享。

相对于普通零售电商,医药电商天然对时效性、安全性、可追溯性的要求更高,传统的电商运营模式放到这一行业,并不完全适用。这也是为什么,刘强东强调“要按照它自身的规律来发展,而不是跟着零售走。”

从To C到To B,从三方零售POP、到主打自营模式的京东大药房、到O2O服务“药急送”,再到第三方医药B2B平台“药京采”,京东健康模式全覆盖的底层,是京东早期自建物流以及其在供应链上的优势。

鸟哥笔记,行业动态,字母榜,医药,行业动态

鸟哥笔记,行业动态,字母榜,医药,行业动态

 

京东健康官方表示,当前京东健康O2O服务“药急送”已经覆盖超过200个城市,能够实现30分钟内送药上门。且依托京东供应链基础设施网络,京东健康借助11个药品仓库和超过230个其他仓库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合作的数万家线下药店,为用户提供全品类产品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7X24小时的快递送达服务。

实际上,这也是阿里健康与京东健康最大的不同之处,阿里是将旗下电商平台的优势平移到医药零售领域,更多体现的还是平台思维,而京东健康则是沿用了基于京东集团在自营电商和物流的优势上发展医药零售、并由此来延展上下游布局的主逻辑。

对医疗健康领域的各大玩家来说,医药零售是最主要的流量入口,打通这一流量入口之后,全链条的医疗服务承载着医疗健康行业未来的想象力。

但当下,行业内医疗服务在场景、类别上的渗透率并不高。这一点,从头部玩家的业务营收比重中可窥见一斑。

阿里健康2020财年营收中,医药自营业务营收达到81.3亿元,占比84.8%,医药电商平台业务11.7亿元,占比12.2%,二者合计占比高达97%;同样在今年上半年,京东健康医药和健康用品销售达到76.9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也高达87.6%。

即便是以在线医疗为核心业务的平安好医生,其最大的现金牛业务也是健康商城。来自这一板块的营收占总收入比重为54.9%。

但医药零售更多解决的还是来自于以药为核心的产品端的供需、获取问题,说到底还是围绕“药”在转,在医疗服务延伸场景上无法做到更进一步。

事实上,早在2015年,一站式医疗概念就开始出现,微医成立了首个乌镇互联网医院。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医疗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之后,实际上撕开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口子。2017年,京东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再到2018年,平安好医生成为首家IPO成功的互联网医疗企业,阿里也联合国家医学在西安成立了首家互联网医院。

这意味着,医疗健康产业开始从以“药”为中心向“医药结合”转变,这背后考验的,是各平台、以及企业在全产业链上的优势。

鸟哥笔记,行业动态,字母榜,医药,行业动态

以京东健康为例,患者可以通过网页、京东APP、京东健康APP以及微信等渠道进入互联网医院进行问诊,京东健康则帮助患者完成在线问诊、续方开药等流程,且设置直接沟通方式,以此提高问诊效率。与此同时互联网医院处方也支持京东大药房一键购药,而京东大药房也可链接到互联网医院。实现了患者从问诊自查到取药、用药的全链服务覆盖。

截至今年9月,京东健康拥有可以提供线上医疗服务的医生6.5万名,其中包括全职医生和兼职医生。京东健康还开设了16个专科中心,包括知名教授胡大一领导的心脏中心、院士韩德民领导的耳鼻喉中心,以及糖尿病中心、呼吸中心、中医院等,收揽了近百名权威专家和顶级名医。

作为对比,虽然阿里入局医疗健康行业更久,但在互联网医院布局上却稍微慢了些,当前业务主要以医疗服务和问答服务为主。

事实上,这也是当前互联网医疗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能解决看病的问题,但具体到买药、配送的全链路服务水平却很难跟上,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行业普遍亏损的一大原因。

目前看来,京东健康这种坚持药房自营、自主配送、搭建医生团队和专科中心,将模式做重的打法,反而使其具备了这种能力,但当下这种能力并未完全释放出来。

此时加大全渠道建设、加速服务下沉,是京东全产业链能力的体现,也是医疗服务的必然走向。

京东健康医药部总经理兼战略与投资负责人金恩林表示,在过去一年里,京东健康已经实现了从B2C到O2O,从线上到线下,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从院外到院内,从零售到全产业链的升级,未来将进一步通过全渠道布局,提升京东健康在场景覆盖上的广度,将过去的单一环节纵深渗透。

除此之外,亿欧智库基层医疗报告显示,基层医疗机构占比在2012年之后持续在93%以上,成为我国医疗卫生的重要防线。2020年4月的最新统计显示,全国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5.7万,比去年同期增长9229,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95%。

但基层医疗的“质”与“量”发生了明显断层。药品短缺、供应链效率低、采购渠道混乱、用药安全难以保障、诊疗水平偏低等构成了基层医疗的一系列痛点。

在此基础上,资源、能力、技术、解决方案都需要下沉。

阿里健康在2016年成立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覆盖两万多家线下门店,2018年后再陆续入股漱玉平民大药房、华人健康、贵州一树、德生堂等多家地方龙头药店;

平安好医生也在近日公告称将以1.3以人民币收购海典软件,后者在医药流通行业从事软件开发,为B2B、B2C提供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覆盖超过12玩家零售药店,在2014年挂牌新三板。而早在2018年,平安好医生还以9.8亿元人民币收购万家医疗,当时平台有63000多间登记、注册的诊所。

不同于上述两者,京东健康的下沉并非通过战略投资或入股的方式进行,而是依托旗下完整的生态闭环来实现的。

用户侧,在主打自营的京东大药房基础下,健康O2O店送服务补齐了线下服务场景,能够满足患者更高的用药时效性需求;在B端,“药京采”打通了医药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零售企业、医疗机构之间的产业链条,且服务于基层诊所、药店等下沉市场。

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客观上释放了医疗健康产业的潜力。京东健康等在线医疗公司通过为用户提供远程无接触的医疗服务,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武汉市民姚娟是在线医疗的受益者之一,她从怀疑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到确诊、到治疗、再到院后恢复,一系列流程都是经由京东健康来实现的。

类似的医疗服务场景在这次疫情中频频出现,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卫宁健康、创业惠康等平台或企业,也在疫情中提供了24小时在线义诊、免费问诊、搭建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等服务。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达到671.2万人,最大涨幅接近160万人,涨幅31.28%。

这背后是庞大的健康服务市场。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以上;再到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

一片蓝海之下,市场竞争自然不可避免。从当前的行业格局来看,行业竞争的演进方向大抵围绕“医药零售——医疗服务——大健康产业”的方向进行。

这是速度之争,也是生态之争。毕竟,从医药零售到医疗服务再到大健康产业,三者之间并非全然割裂,而是相互赋能。

8月18日,京东健康发布家庭医生服务产品“京东家医”,辛利军当时定下的目标是,未来5年,京东健康的家庭医生将服务5000万个家庭。

看得出来的是,京东健康虽然入局最晚,但如今已经显示出了赶超之势。

鸟哥笔记,行业动态,字母榜,医药,行业动态

辛利军

 

京东健康在10月底公开表示完成品牌升级:品牌LOGO中的“红十字”变为两片叶子——中草药“天南星”的标识,寓意京东健康完成从医疗到健康的品牌转变。辛利军表示,京东健康要做“国民首席健康管家”。

而京东健康如今加大在全渠道领域的布局以及加速服务下沉,或将成为行业新的风向标,加速医疗服务实现全场景覆盖。

回到2019年7月,接受腾讯《深网》采访时,辛利军这么说到:“好饭不怕晚,做得晚能够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这个产业的格局和这个产业的痛点。”

仅仅一年多之后,辛利军的话就得到了验证,京东健康已经与对手并驾齐驱,但医疗健康行业不是短跑,而是长跑,需要的不仅是爆发力,更是持久投入的耐力和决心,好消息是,那早就写在了京东的基因之中。

 

 

-END-

 
缩我,高速云服务器
实时掌握推广动态
让您深入了解用户,提高推广转化率
联系我们
    1. 电话:400-001-9255
      联系客服
      常见问题
  • 公众号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