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旅游行业的韧性与弹性

2022-03-29 17:14:01

阅读 1212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雪莱的这句诗,流传百年,总是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鼓舞和希望。

如今,经历过疫情洗礼的各行各业,也喜欢用这句诗给自己加油打劲,暗示曙光将至。

其实不然,近距离观察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旅游行业,我们发现复苏的脚步从未停歇,以及置地应时地开发短途游、加速数字化等,反而较早穿越寒冬,迎来春天的第一股暖流。

旅游业越来越“暖”

进入3月中下旬,“东风解冻,蜇虫始振”,万物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就连资本市场的旅游板块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时不时来个异动。

节点财经注意到,3月15日-3月21日,A股旅游板块持续拉升,岭南控股、曲江文旅、九华旅游等多只个股涨停;港股亦不甘示弱,携程一度大涨35%,同程旅行则6个交易日不喘气,累计超涨40%。

任何现象都有表象和本质的区分,行情大好的背后,恰恰是域内企业基本面的全面“回暖”。

财报显示,2021年携程实现净营业收入为200.23亿元,同比增长9.32%,净利润虽然仍为亏损5.5亿元,但相较上年亏损32.47亿元,大幅收窄83.06%。

再看看同程旅行这边,2021年营收76.35亿元,同比增长28.7%;净利润7.23亿元,较去年的3.28亿元直接翻倍。

将视线放大到整个产业链,涉及酒店、餐饮、免税店、主题公园、康养各种业态,比如中国中免、宋城演艺、首旅酒店、凯撒旅业、途牛、华住集团等企业,都已或明示业绩更上一层楼,或预告扭亏为盈。

2022旅游行业的韧性与弹性

诚然,数据并不是最打紧的,但透过数据,我们却能洞悉旅游业拐点的信号和背后抗击打的“韧性”。

仍以代表性企业携程和同程旅行为例。前者尽管“大象转身慢”,但2021年营收也已恢复到2019年的56%;后者“船小好调头”,2021年营收甚至高出2019年3.2%。

站在投资的角度,我们会特别关注拐点,这里面既包括行业拐点,也包括企业拐点。一般而言,50%的占比就已明确反转迹象。

用大白话说,拐点就是不能再坏了,或者不能再好了,接下来对应的自然是边际向好和边际恶化。对旅游业来说,2020年百年不遇的“天雷”都挨过去了,还有什么能比他更坏的呢?

正如沃伦﹒巴菲特在2008年的著名文章“我正在买入美国”中,引用Wayne Gretzky的话,“在打冰球的时候,你得跑向球即将出现的那个位置,而不是追着球的后面跑。”

最容易赚取的超额收益,一定是赶在球改变方向之前付诸行动。

抽离资本市场,回到企业本身,我们不想复刻业绩,而是强调“韧性”。

瞬息万变的商业场,多数情况下,企业都在风浪中颠簸行驶,区别只在于浪大浪小。这就决定了“韧性”是长久存活的必备条件。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

在中国,企业存活的时间则更短。一般集团公司平均寿命为7-8年,小企业只有2.9年。

绘制携程和同程旅行的成长曲线,2019年可以说是成立以来的巅峰时刻,2020突然跌入谷底,2021年反弹回来。

尤其是同程旅行,主营业务反弹力度接近200%,并连续两年8个季度盈利。这本身就是“韧性”的体现。

数字化+服务下沉,旅游业的新增长极

韧性固然重要,然而,要想顺利淌过企业的全部生命周期,需要的远不止这一种品质。

细数人类商业史上那些走向伟大的公司,无一不是低头赶路、抬头追光。

在当今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及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主力消费群体愈发年轻,旅游新玩法层出不穷的新经济格局下,搭上数字化列车成为企业通向未来的捷径。

该背景下,众多OTA积极拥抱变化,一边与全国各省市共同搭建集成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定制化数字平台,一边根据自身独特属性打造数智化产品。

比如携程的青旅在线、联合各方建立的市场洞察平台FlightAI,同程旅行的ITA(智能出行管家)战略,都旨在通过横向拓展产品服务技术能力,提升消费者旅行体验,纵向深耕旅行产业链上下游,助力行业数字化升级,并在多个板块进行数字化赋能。

成效必然也是有的。仅以住宿业务管中窥豹,2021年携程住宿预订收入为81亿元,比2020年增长14%。住宿预订收入占比从39%扩大到41%。

同程旅行2021年住宿业务收入为24.1亿元,同比增长23.8%。2021年第四季度,平台上国内酒店间夜量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20%,其中低线城市酒店间夜量较2019年增长超40%。

数字化运营的另一个好处则是线上引流,加速向下沉市场渗透。

经济和财富飞速增长的今天,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已经从温饱过渡到小康,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在新时代主题“共同富裕”助推下,消费力,特别是下沉市场的消费力正从根本上“觉醒”。

TalkingData在2020年初发布的《下沉市场,价值几何——下沉市场人群洞察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下沉市场用户规模高达9.3亿,占据全国近7成人口。

庞大的市场规模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不可限量的长尾红利。

携程早已“下沉”。梁建章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携程门店曾经的用户群体是商旅客、高端人群,但近几已落户县域,收获了大批大爷大妈和“小镇青年”等粉丝,为其带来了更多新客源。

同程旅行“下沉”动作更显可观,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居住在中国非一线城市的注册用户约占注册用户总数的86.7%,2021年在微信平台上约61.7%的新付费用户来自中国的三线或以下城市。

根据长尾理论,对大部分商业而言,“最赚钱的并不是服务那些身处头部地位的“高净值”消费者,而是那些占人口总规模比例极大的、相对普通的、收入水平一般的、能够带来巨大流量的人群。”

换言之,下沉市场会涌现有利的旅游增量空间,而先行者必有犒赏。

旅游经济不“变局”

被称作“黑天鹅之父”的传奇人物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布勒,在其著作《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

用他来形容这两年的旅游业,节点财经觉得最恰当不过。

过去两年,旅游业一度停滞,一度挣扎在垂死边缘,但令人惊叹的是,在以携程、同程旅行为首的众多旅游产业链企业身上,依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动荡中坚持,在风暴中应变,竟然穿越凛冬,一步步复归原貌,甚至更美。

不过,也有人说,疫情前后,旅游业的未来已然“变局”。

立足当前这个承上启下的节点,向后回顾,向前展望,旅游业到底该擘画怎样的蓝图?

可以肯定的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旅游业的最大消费国。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WTO)的数据,2019年中国游客在海外消费2546亿美元,占全球旅游支出的近五分之一。2009-2019年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2.8%,而全球平均水平为5.1%。

疫情在较大程度上阻隔了2020年的出境游,并在2021年继续“掣肘”,但却驱动短途周边游、亲子旅游、自驾旅游、康养旅游、小团定制游等消费需求爆发。

我们相信,所有的“不如意”终归会过去,就像人类文明史上曾经那些“糟透了”的桥段,皆是序章;又像资本市场很多股票的短期波动,不过是为了长期的坚挺而已。

携程财报已经反映出海外市场的乐观。2021全年,携程平台上海外目的地玩乐产品的订单量较2019年增长超30%,今年前两个月,其海外品牌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幅超过200%,欧洲地区增长更快。

毋庸置疑,2022年海外旅游市场的复苏和报复性反弹将持续。

用未来的眼光看待,有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这两块“压舱石”托底,有人们对美好生活强烈的追求做牵引,马斯洛需求层次越来越上移,旅游只会越来越刚性化,仍然是高景气行业。

所有将来,皆为可盼。当十年后再回过头来看2022年,或许你会发现这是旅游业的一片分水岭,是业内企业经受淬炼后再勃发的起点,崭新周期的大幕轰然拉开。

 
缩我,高速云服务器
实时掌握推广动态
让您深入了解用户,提高推广转化率
联系我们
    1. 电话:400-001-9255
      联系客服
      常见问题
  • 公众号
    客服微信